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曹风  > 正文

六枚铜钱

作者: 来源: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: 2025-05-09 10:32

□刘烨亭

母亲出生于兵荒马乱社会动荡的20世纪30年代,她一生勤俭劳顿,善良坚强。我继承了她的遗产——六枚铜钱,这是外婆东躲西藏留给她的,是她一生的珍爱。

我上小学时,家庭生活异常拮据。父亲身体不好,常年服药,现在说是哮喘,以前叫做“痨伤”。他是生产队长,给社员讲话有时上气不接下气。我上二年级的那个冬天,记忆尤其刻骨铭心,家中的主食是地瓜窝头,菜是地瓜笋,饭是地瓜稀饭,总之全靠地瓜养活。后来才知道为啥只有地瓜,因为它高产,能应付家家户户的吃食。

当时哥哥在公社中学读书,需二元钱的学费,是柔弱的大姐扛着地瓜干在黎明前去集市上换钱交上的。太阳西落紧压树梢时,大姐满脸喜悦地攥着二元钱“嘎吱”一声推开柴门回来了。母亲碎步小跑,一把搂过年仅十三岁的大姐,用粗糙的双手轻轻帮她拭去满脸汗水和自己眼角的泪水,她转过身,将裏着六枚铜钱的小布袋放回原处。

母亲重男轻女,哥哥和我得以幸运上学读书。大姐一天未进过学校的大门,二姐也仅在学校上了三天半,就被母亲连哄带吵地哭闹着去割羊草。听长辈说,大姐很聪明,自小买卖东西就会算账,分毛不差。邻居同龄人读的书,她常常拿来翻看,这个字怎么读,那个字如何念,后来还把自己名字写得有模有样,不上学真是亏了。听到这些,一旁的大姐红着眼眶跑开了,母亲一脸苦笑,无奈愧疚着低下头。

实行生产责任制分田到户,迫于经济能力的不足,两家自由结合,各兑一头牛搭伙耕地。不久,平静的生活起了波澜,相当于半个家业的这头耕牛跟不上领头牛的节奏,虽挨了不少无情的皮鞭,但仍遭到搭伙邻居的埋怨。更换耕牛可不是件小事,这下难住了父母,家里本没有值钱的东西,只得刨棵长势正盛的槐树加上变卖本就不多的口粮来凑。夜深人静的煤油灯下,母亲来回摩挲着六枚铜钱,发出清脆的响声,报更的鸡鸣夹杂着村头的狗叫幽远而通透。

哥哥辍学回家务农,家中生活依然困难重重,家境不受打听,面临说亲娶妻,他只得跟随堂叔去郑州砖窑厂干活。哥哥自小上学没做过农活,力气自然是跟不上,坯车常常从坡上滑到坡下,有时同行的人会帮上一把,但老是拖累别人也不是长法。知悉后,母亲一连几天像患了病般吃不下饭,给父亲吵闹埋怨,咬着牙说穷死饿死也不能让孩子遭这个罪,整天村东村西地打问、捎信让哥哥回家。

鸡鸣三遍,母亲还坐在院中大梧桐树下,清冷皎洁的月光透过树梢斑驳地照在青丝添白发的母亲身上,也照在母亲身边装着六枚铜钱的小布袋上。

母亲年龄大了,身体越来越来差,脾气也喜怒无常。但无论在哪里居住,都会把那个装着铜钱的小布袋带在身边。在她的心中,这是生活的信心,是无尽的财富,是克服困难的托底法宝。

当母亲走到生命的尽头呼吸失匀时,在哥哥姐姐的注视下,把象征着她一生的财富颤颤巍巍地拿着,目光温柔似春天般的溪水,慈爱地看着我,缓缓地闭上了双眼,装着铜钱的小布袋滑落在她的床前……

我知道母亲对幺儿偏爱与牵挂,担心我爬坡过坎无能为力。

母亲,您一生沧桑,挺起脊梁不服输,不会因农家有病人遭受轻视;您如大山般为全家遮风挡雨,庇护儿女周全,护佑父亲健康;您深知文化与命运相连,甘受苦难和劳累,以砸锅卖铁般的信念支持我读书求学。感恩与思念如潮水般排山倒海向我涌来,我不能自已,我的母亲!我的亲娘……

在家境好转日子有盼头时,往昔的磨难摧残着您的身体每况愈下,未能安享几年清福,就匆匆而别,给儿女们留下无尽的伤感与遗憾。我不会忘记您生前的嘱咐,逢年过节,没多有少地补贴两个姐姐,弥补对她俩目不识丁的亏欠。您奉行吃亏人常在的人生哲理,虽与当今似有“不合时宜”,但我一定会秉承家风,谨遵教诲,传承后代,正直为人,以慰籍您的在天之灵。

母亲,我从不曾打开装着六枚铜钱的小布袋,一直小心珍藏。想必它已是锈迹斑斑,残缺不全。我向您保证,无论它价值几何,都会属于我们兄妹四人。

凝望着“传家宝”,思绪逆流成河,追思的泪水如雨点般扑簌扑簌地打在这六枚铜钱上,也悄无声息地浸透在这宽厚的黄土地上。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